愈挫折,愈养生

时间:2015/3/19 8:22:06  查看:281
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政治上屡受挫折,一生颠沛流离,命运坎坷,却依然活到了65岁,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高寿了。这与他对养生深入研究、深谙减压养生之道是密不可分的。 

  苏东坡官场屡遭失意,每一次被贬谪,他就被迫到一个新地方去。但无论到哪里,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快乐,因为他可以到处游玩,享受江山风月。他还把他的游迹写进了文章里,并流传千古。这种寄情山水的情怀,是苏东坡疏解压力的重要方式,是他养生的一个妙法。60岁时,苏东坡被放逐到海南儋州,宋时的海南,那可真是蛮荒之地,仅瘴气、瘴毒的神秘传闻就足以令人心生畏惧。但苏东坡经过观察,得出结论:“乃知寿夭无定,习而安之,则冰蚕火鼠,皆可以生。”此结论一出,他顿觉心中坦然,感觉海南不再是让他惊惧不安的生死场了。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这首诗已体现出苏东坡乐为海南人的愉悦。正所谓“日出东海落西山,愁也一天,喜也一天。”

苏东坡曾给朋友写过一个养生方子,说是从战国流传下来的,但“吾服之有效”。《东坡志林》里记载了这则逸事,话说苏东坡的好友张鹗,向东坡求问养生方面的秘笈。东坡想了想,提笔写下了几句话:“一曰无事以当贵,二曰早寝以当富,三曰安步以当车,四曰晚食以当肉。”意思是说,人不应该考虑太多功名利禄、荣辱过失,而要潇洒大度;还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;不要养成过于讲求安逸的习惯;要晚吃饭少吃肉。这四味“长寿药”,实际上是对情志、睡眠、运动、饮食四个方面的养生建议。 

  苏东坡在养生上推崇小桥流水式的清净之道。在《东坡志林》的《养生说》中,他写自己静坐养生的过程,“惟在摄身,使如木偶”,意思是要像木偶那样纹丝不动。在黄州谪居期间,他闲居看书,研读佛经,在安国寺的茂林修竹、破池亭榭中,寻得清净之所,隔几天就去焚香默坐,深自省察,这令他有“物我相忘,身心皆空”的快乐。这种以清净安命减压的养生之道,在苏东坡中年以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。 

交朋结友,常与知己聊聊天,也是苏东坡的减压之法。苏东坡有不少朋友,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东坡与佛印的故事,以及他与“苏门四学士”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。乌台诗案后,苏东坡被贬黄州。陈慥(生卒年不详,当时居于离黄州一百多里的歧亭,与苏东坡是好友, 因“河东狮吼”这个成语而闻名)听说后,设宴为苏东坡接风洗尘。当时,苏东坡刚刚出狱,还背着“不忠”的罪名。不要说官场上的人敬而远之,就是亲戚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。受到陈慥如此热情的接待,让苏东坡十分感动。“此行非远别,此乐固无穷。但愿长如此,来往一生同。”有这样的朋友,苏东坡心中的阴霾自然一扫而光。 

  苏东坡兴趣广泛,这无疑是减压良方。苏东坡刚刚被下放黄州时,心情很差,但他很快就找到了精神寄托。他钟情烹饪,并屡有创新。当时黄州人不食猪脚,苏东坡就发明了一种做猪脚的方法,使猪脚成为当地美食。苏东坡在流放黄州、惠州期间开发出20多道菜肴,有些一直食用至今。在精心制作美食过程中,政治上失意带来的烦闷慢慢消退。在《东坡杂记》里,他记载了两则以食养 “一洗胸中尘”, 使身心得以安定的轶事。 

  一是他在外放杭州为官时,有一天到净慈寺去游玩,并拜见了方丈。这位方丈年逾八十,仍然鹤发童颜,精神矍铄,苏东坡十分好奇,问他有何妙方可以延年益寿。方丈微笑着说:“老衲每日用带皮嫩姜切片,温开水送服,已食四十余年矣。”随后,苏东坡在文章里多次提到自己“食姜”或“食姜粥”,并赞叹说“甚美”。 二是有一天他儿子苏迈突发奇想,用山芋做了一碗玉糁羮,他尝过以后,觉得“色香味皆奇绝”、“人间绝无此味也”。从此他对芋头推崇备至。